拓片是文物研究中经常用到的重要的信息资料。对于那些已经残损的文物来说,一张拓片本身就成了无法再复制的文物。拓片往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,国内现存较早较稀有的原拓,更是稀世珍本,成为珍贵的文物,如唐、宋,泰安字画拓片收藏、明原拓有的*存一二,泰安字画拓片收藏。若原石久佚或流落海外或即使拓本原石还在,至今已经残损,其原石雕刻手法与风格又有极高的象征性,其原拓就更弥足珍贵。石刻拓片是修复和保护文物的重要依据,不仅为某一区域的考古发掘,泰安字画拓片收藏、历史研究、文物鉴赏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料,也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复、仿制和重建以及景区的开发工作提供**原始的史料。
拓工的技术决定了一幅作品的好坏。清晚期的陈介祺、吴愉庭、鲍康、潘祖荫、吴清卿、王懿荣等,都是做拓片的高手,近代的马子云、周佩珠、付大卣等先生,制作的拓片也都各具特色。由于金石文物不容易得,故而拓片也显得相当珍贵。乾嘉时期,金石学由隐学而走向显学,到了清代晚期,金石文化日益兴盛,拓片的市场价格也在逐步走高。《翁同和年表》显示,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,而一本剪裱宋拓,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。
物以稀为贵,时至如今,金石拓片正在成为日渐稀缺的文化资源。一方面,破“四旧”期间,旧拓片失散无量,当时甚至一些博物馆也用架子车把拓片一车车拉到大街上投入火海。再就是民间中尚留存下来的,由于后代文化素养低,有的当废纸卖掉,有的当糊墙纸贴墙了。使得这承载着中华几千年文化烙印的艺术品,至今只被少数人所认知;另一方面,进入21世纪以后,国家认识到金石拓片的价值,开始立法保护金石拓片,管理日趋正规,特别是对一些名碑帖(石刻)早已采取严格措施加以保护。除研究部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需捶拓少量外,其他是不允许随意捶拓的。同时,古代碑帖石刻的原石破坏严重,其数量愈来愈少,漫漶剥蚀日趋严重。如王铎书写的**法帖《拟山园》,曾被砸得面目全非,被世人所称赞的“苍老劲健,全力以胜”之风已一扫而光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散落在民间的旧拓片自然更加珍贵。
文章来源地址: http://lpgypsp.m.chanpin818.com/gongyipin/zzgypus/deta_4120131.html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,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