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人民东路3号。是中国首座碑志拓片博物馆。博物馆由**洛阳民营企业家刘建军先生全资筹建。属专业性博物馆。博物馆采取碑志与拓片相结合的陈列方式,从多角度、多侧面向广大观众展现洛阳和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。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、光彩夺目的河洛文化呈现给广大人民。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展出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。展品2000多件,主要分两部分。碑刻部分将展示西晋太学遗址中的《辟雍碑》拓、唐代武则天行草所书《升仙太子碑》拓以及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丹的《云麾将军碑》拓等。墓志铭部分有大量近年发现的北魏隋唐志拓,莱芜彩色拓片价值,如颜真卿所书《王琳墓志》拓本,莱芜彩色拓片价值,莱芜彩色拓片价值、武则天之侄《武承嗣墓志》拓本、白居易之弟唐宰相白敏中撰文的墓志拓本(有相当藏品属初次公诸于世)等,有力地体现了墓志铭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。
晚唐张彦远在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二"论画体、工用、拓写"中写道:"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,用法蜡之,以备摹写(顾恺之有摹拓妙法)。古时好拓画,十得七八,不失神采笔踪。亦有御府拓本,谓之官拓。国朝内库、翰林、集贤、秘阁,拓写不辍。承平之时,此道甚行,艰难之后,斯事渐废,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,所宜宝之。既可希其真迹,又得留为证验。"这说明远在唐代之前摹拓书画的技艺已相当不低,且有多家兼任拓写的官府机构。拓片(拓本、拓版)是指用染料将硬表面上的文字图符复制到轻易、便于携带的纸张上的技艺。染料多采用墨汁,现代普遍以铅笔代替。纸料常选择高吸水性的宣纸和缣纸。
延至近世,金石这门曾经光芒耀目的学科,曾走向衰落。中国台湾的一位拓片收藏家曾对我说:“因为纸黑,连废品收购站都不要,许多拓片都被当作鞭炮用纸听响了„„”“1966年-1976年”期间,北京的西单商场和王府井东风市场,共征集了1200张拓片销售,被北京一位藏家以46元的价格全部收购。开放后,这位藏家从中挑出800件捐给了故宫博物院。除容易上手外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对汉画所表现的灵异图案多不了解,无法入手,笔传后世,恐留笑柄。
文章来源地址: http://lpgypsp.m.chanpin818.com/gongyipin/zzgypus/deta_4316993.html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,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